11月13日,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的学生晒出了几张他们教室的照片,瞬间引发众多网友热议。照片中,所谓的“教室”是使用彩钢板搭建的活动板房,蓝色铁皮,一层高,过道上方有透明顶棚。一排活动板房被隔成一个个空间作为教室,里面拥挤放置着数十个桌椅板凳。
临时性的活动板房变成了教室,若是短时间用一下无可厚非,但谁想到这一“凑合”就是7年。有网友说现在的大学生都吃不了苦嘛,板房也比很多山村教室要好;也有网友认为这个学校太不靠谱。而在我看来,活动板房当教室是对民办职业教育乱象的反讽。
从公开的信息可知,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是一所民办的高等职业院校,语言类专业较多,而据该校学生反映,语言类的专业学费都是比较贵的,一学年要收一万多元。学费收得高,设施却很差,那么面对在活动板房上课的一幕,就不是讨论大学生能不能吃苦的问题,而是应该关注该校的管理和教学理念问题。倘若一所学校收着不菲的学费,却连合格的教学设施都不能提供,又如何奢望其将主要心思用在教学上。收着高学费,却让学生常年在活动板房内上课,这俨然已经将教学活动异化成了一门低成本高利润的生意。
而看完当地教育部门的回复,才知道更大的讽刺还在后头。“如果家长觉得活动板房做教室有危险,有权给自己的孩子办理退学、转学。”——长沙市教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如此回应。身为监管者,对自身责任无丝毫觉察,将“退学、转学”轻松说出口,完全不顾及学生和家庭将要为此付出的巨大成本,还要学生家长应该对学校的教学环境给予理解,这是多么大的讽刺。
据了解,该校并非没有正常教学楼,但不够用,显然该校的招生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校各项设施的承载能力。也就是说,学生为了更多的利益,而长期选择盲目扩招,更令人气愤的是,它获得了更多利益之后,也没有想着改善教学设施,而是任由活动板房校舍存在多年,如此“低价、高效”令人咋舌。
这几年,有关职业教育的话题很热,我们的职业教育为什么办不好,或许看看这个活动板房教室就能找到一些答案。据该校称,明年9月将会搬到新校区。如果这一份承诺能做到,希望学校管理者在去新校区的同时,勿忘重新端正教学理念。
“集装箱教室”矮化了职业教育
每个走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,都希望能够有一个好的前途;一所大学的教室,承载着他们“知识改变命运”的期望。当丰满的理想遭遇骨感的现实,大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和相对剥夺感在所难免;临时性的活动板房竟然长期作为教室使用,让大学生在如此低劣的条件下学习,“集装箱教室”显然损伤了学生们的利益与情感。
“集装箱教室”犹如一面镜子,折射出职业教育某种意义上的“野蛮生长”。在校生不少,收费也不便宜,学校的“钱袋子”满当当,却没有“好钢用在刀刃上”。办学场地租赁其他学校,缺乏操场、体育馆等公共空间,上课就在集装箱里,这样的“能省就省”,见证了办学者的品位和格调。
在一个注重利益变现的时代里,一些人将市场规则照搬到学校,千方百计地实现成本最小化、收益最大化。可是,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品,不能完全市场化。对教育事业竭泽而渔,不仅会透支一所学校的公信力,也会让大学生失去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教育的尊重。
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和精细化,劳动力市场不仅需要学术型人才,也需要技能型人才。这边厢,企业对高素质、高技能的劳动者有旺盛的需求,能够提供比普通白领更好的薪酬待遇;那边厢,职业教育依然被视为“二三流”学生的无奈选择,职业院校难以吸引一流学生投身其中。
弥合市场供求之间的矛盾,职业院校显然需要通过自己的角色扮演来“发挥作用,实现价值,赢得尊重”。改善办学条件、提升师资力量、完善后勤保障,职业院校的“自我救赎”,需要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,需要不断地投入与付出。将职业院校当成一条“生财之道”,无节制、无底线的利益变现,何尝不是一种对职业教育的自我矮化。一所功利、短视的职业院校,又怎么去“培养人,就是培养他对未来的希望”?
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曾说,“没有爱,就没有教育”。存在数年的“集装箱教师”,根源于一些人对学生痛苦的麻木与冷漠。当职业院校不懂得尊重、体谅和关心自己的学生,又怎么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?只有善待学生,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有一个好的求学环境、能够学到真本领,让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过上体面、有尊严的生活,职业教育在老百姓心目中才会更有分量、更有地位。